樓市降溫已經影響房企一季度的銷售業績。從房企公布的一季度銷售數據來看,房企業績分化加劇,中型及小型房企業績增幅普遍下滑,部分房企一季度銷售額下滑超過50%。
截至目前,已經有萬科、碧桂園、合生創展等10家上市房企公布了一季度銷售業績。在這10家房企中,有4家銷售出現明顯下調。其中,萬科第一季度累計實現銷售面積41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7%;銷售金額542.3億元,同比增長24.2%。緊隨其后的是去年銷售業績暴增的碧桂園。這匹“黑馬”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合同銷售額318.4億元;合同銷售建筑面積約488萬平方米。
其他上市房企的銷售情況則不那么樂觀。合生創展、花樣年華、恒盛地產等房企一季度銷售額同比下滑超過50%。其中,合生創展一季度僅銷售7.03億元,同比下降73.5%;恒盛地產銷售額僅11.37億元,同比下滑55.1%。
房企業績增速趨緩已成普遍現象。從4月初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50》報告來看,富力、龍湖、融創等知名房企一季度銷售業績同樣不容樂觀。富力地產首季銷售額約66.28億元,僅完成全年目標的20%,而龍湖僅完成全年目標的11.4%。遠洋地產、首創置業、建業地產一季度銷售更是只有全年目標的13%、9%、5%。
即使是交出“靚麗”業績的萬科和碧桂園也被指數據不完全反映真實情況。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萬科一季度542.3億元的銷售額實際包括了2013年一部分已認購未簽約的銷售。若扣除2013年已認購金額,萬科今年首季銷售實際較往年同比有所下降。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2014年房企銷售業績難以樂觀,從目前數據看,部分銷售上漲的企業是因為2013年的高額結轉,房企業績分化將進一步加劇,“布局三四線城市較多的企業,在2014年銷售可能出現比較大的問題”。
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師朱一鳴則指出,房地產業“天花板”效應已經顯現,未來中小房企的生存環境越來越艱難,兼并重組的需求隨之上升,房地產業或迎來兼并重組高峰期。
■鏈接
房企今年
銷售目標漸趨保守
在樓市降溫之際,房企銷售目標的理性回歸已經成為普遍趨勢。多數上市房企今年制定的銷售目標較2013年較為“保守”。此外,部分房企由于一季度業績遠未達預期,因此悄然下調銷售目標。
在全國性重點房企中,近半數房企的目標為低增長。由于市場低迷,一些房企悄然下調全年銷售目標。據報道,雅居樂公司高層曾于今年初透露將銷售目標定在700億元,但前兩月僅銷售56.6億元,公司最終公布的銷售目標為480億元。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從目前公布的銷售目標來看,主流房企對今年市場行情的信心有所下降。今年一季度,市場環境較為低迷,房企觀望情緒加重,對未來的判斷趨于謹慎,這導致房企在今年銷售目標制定上明顯偏保守。
樓市降溫已是不爭的事實,這從一季度房企總體業績下滑中得到印證。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隨著房地產區域市場分化的加劇,布局三四線占比較多的房企業績明顯上漲乏力。
■財經晨譚
尊重市場腳步
看淡貨幣戰爭
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貶值超過2.6%,幾乎回吐了去年一年的全部升值空間,創下了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經歷的最大幅度和最長周期的貶值。近日,人民幣貶值趨勢并未出現明顯改變,國際國內各種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以及對中國央行心態的揣測一波接著一波,甚至有消息稱,美國打算就人民幣貶值問題向中國施壓。
若是在兩年前,人民幣如此貶值,肯定會令全世界難以理解。因為那個時候,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凈出口增速持續加快,外匯儲備連年暴增,人民幣不可能貶值,經濟學界關注的也只是人民幣是該快升還是慢升的問題。
然而,時至今日,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已經接近徹底市場化的環境中,在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已經發生了實質性改變、外貿出口也漸顯乏力的背景下,人民幣出現貶值,市場依然表現驚詫,各種崩潰論、陰謀論紛至沓來,著實有些令人難以理解。
之所以面對人民幣貶值出現如此混亂的認識,歸其根本,還在于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認識上的不徹底,或者說是慣性思維所致。在以往的很多市場消息中,匯率往往被很多經濟專家描述成國與國之間進行“貨幣戰爭”的一個載體,因而不管是升值還是貶值,人們往往愿意相信,這其中是某個國家實施策略進攻或者防守的結果,而不愿意相信,這是市場博弈的結果。
受限于歷史原因以及現實的國際經濟形勢,我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實行非自由浮動的匯率形成機制。由于持續的入超,一些貿易大國指責人民幣幣值被低估,因此要求人民幣升值。不可否認,在這期間,人民幣匯率形成確實不是完全市場化,但很難說,人民幣的幣值或者升值速度就是不合理的。金融危機的慘痛教訓已經證明,世界經貿體系的不平衡事實上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而發達國家顯然要承擔的責任多一些。
現如今,在中國的持續努力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已經向市場化開始了實質性的推進,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浮動已經成為常態。在這個時候,不管是一些人認為這是海外資本故意做空中國,還是一些發達國家認為中國故意貶值本幣刺激出口,幾乎都可以認為是毫無根據的臆測,是對經濟規律的漠視,更是對市場化的葉公好龍。